欢迎访问历史爱好者!微信公众号:公众号开发中

南阳襄阳之争,争了几百年?争的是什么?诸葛亮躬耕之地

时间:2024-04-04 12:22:44编辑:历史爱好者

公元227年,诸葛亮率蜀汉大军准备北伐曹魏的时候,他上表后主刘禅,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人们由此得知诸葛亮的躬耕地在南阳郡。


东晋史家习凿齿在他的《汉晋春秋》中说,亮家于南阳之邓县,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。南阳后来属于河南省管辖。襄阳则在湖北省境内。两地都分别建有供后人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,而且都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。

可是由于史料记载过于简略,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到底是在南阳还是在襄阳?就成为后世一桩难解难分的公案。

清朝道光年间,湖北人顾嘉蘅出任南阳知府,他对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十分敬佩,处处以诸葛亮为楷模,勤政,廉洁,保地方平安,造福一方百姓。在他任内河南和湖北两省的文人,对诸葛亮躬耕地的归属争论异常激烈,各自引经据典,都以把躬耕地列入本省为荣。这种争论既是学术之争,却也免不了地方意气之争。这时顾嘉蘅力排众议,写下了这幅著名的对联:“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,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”。如同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在他的名篇《陋室铭》中所说“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,孔子云何陋之有”。在刘禹锡看来名高天下的诸葛亮,具备传统儒家所要求的最高道德标准,他高尚的德操才是后世敬仰的典范。

南阳襄阳之争,争了有几百年了,他们到底争的是什么呢?从实质上来说,他们争的是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崇拜。争的是能生活在诸葛亮躬耕地上的一种荣耀,一种自豪。
本文标签:诸葛亮
本文专题:

下一篇:返回列表